永遠以愛回應生命的遭遇

love-words-4

「重要的不是生命對你做了什麼,而是你如何處理生命對你做的事。」—Edgar Jackson

我們永遠無法預料生命會發生什麼事,我們可能會失去親人、失戀、失業、失去友誼,可能會患病受傷、被人欺騙、被人污辱、受創,也可能會財物盡失、破產、懷才不遇、要什麼沒什麼。

如果我們想控制生命永遠只有光鮮亮麗,沒有任何意外與失喪,我們終究會失敗,因為人生不只是一連串擁有的過程,也是一連串捨去與放下的過程,直到生命終了時。

沒有人能躲過生命所發生的好事壞事,好事壞事其實都只是一件事。重要的是,你如何回應生命中所發生過的每一件事。

好事就理所當然?壞事就詛咒惡罵?

還是,好事就感謝成詩?壞事就躲避現身,獨自懊悔?

「每一件事,都是好事,與壞事」李文斯頓如此說。

所有的事件都只是事件,反應的是我們的性格與看待的角度,與我們的本質。

因著好事就肯定自己,因著壞事就否定自己,這樣的反應,終究不是愛自己。

因著好事就對別人誇耀自己,因著壞事就對別人惡言相向,這樣的反應,終究不是良善。

因著好事就大方施捨,因著壞事就嫉人如仇,這樣的反應,終究不是仁慈。

因著好事就讚美生命,因著壞事就咒詛生命,這樣的反應,終究不是智慧。

所有的好事,都不是為了使你自滿自大自以為優越;所有的壞事,都不是為了讓你自慚形穢,以為自己不值得也不配活在這世上。

所有的好事與壞事都只是一件事,就是讓你徹底看見自己的反應與行動,知道認識你自己的價值與本質,也學習以平穩的內在,以愛與良善,慈悲與謙卑來回應生命對你做的事,生命的教導。

當你願意學習以愛與良善回應生命對你做的每件事,你才能超越苦痛,也才能撫慰傷痛。「唯有愛,可以療癒悲傷;唯有有愛的人,才能承接悲傷。」托爾斯泰曾說過。

願意以愛回應生命的人,生命才會帶來更多的愛

生活不必是艱難的

293891_10151208620184641_280917928_n

你可以藉由使你的能量柔軟而創喜悅。使能量柔軟是什麼意思呢?當別人對你生氣,你很容易以憤怒和不悅反應。或者,你可以這麼柔軟,以致你能以深深的慈悲看待他們。這使你的能量和他們的能量在個性的層面上分開,而在心的層面上連結。

許多人以為,你們需要對自己的能量有很大的意志力和控制力。如果你依目的而生活,你將發現你也與自己的能量和諧共存,並沒有必要去控制它。在一個具體的層面上,這是指不浪費時間在怠情上,即使在心智上也是一樣;並且抗且抗拒重溫過去那些沒帶給你喜悅的情況的誘惑。

再次地,發出你的音調,唱歌,是將你自己帶回到中心的一個方法。當你如此做時,注意你的心智變得更清楚而更自由了。你越常發出音調,就越能找到一個與你的存在和諧的音調。這不是件可以教會你的事,而是你必須為自己找到的,一個喜悅、舒服、寧靜的聲音,而你總會在發出那音調之後覺得好過些。

在你出生之前,你僅只決定你想在自己內演進哪種能量,你並未決定如何去做。所發生的事、你選擇的事業、你吸引的人都只是你演進的效應,是你演進的產品和創作。你也許困惑不清,以為一幢新房子或一位新的朋友是你進步的標記。在某方面它們是,但早在它們來到之前,你就已經進步了。

回歸內在片刻,感覺自己的能量,容許代表你在此的目的的一個畫面、象徵符號、心象、感覺或字眼到來。在這一生,你的成長圍繞著什麼為中心?什麼曾是你主要的挑戰?就形式而言,你一直想要在外在世界創造什麼?

愛自己之前 請停止批判

love___by_LimpidD

批判是愛自己的一個阻礙,每一回你批判別人,你就與他們分離開來。當你對另一個人形成意見,好比看著他說:「這個人看來像個懶骨頭,或一個失敗者,或衣服穿得真糟。」你就是給你的潛意識創造了一個訊息就是:在這世界,如果想要被接受,你最好以某種特定方式做事。在你藉由評判來排斥別人時,你就是在潛意識裡建立了一個訊息:你只在某種條件下才接受自己。這導致一個自責的內心對話。它同時也會從外在世界吸引來許多負面影象,因為你一旦送出這些畫面,你就創造了一條它們可藉以回來的通路。

看看你送給別人的訊息

 看看你送出給別人的訊息,你是否懷著愛接納他們,不帶著批評或貶損?你向他們微笑嗎?你友善嗎?你讓他們對自己感覺很好嗎?或你自顧自走開,無視於他們的存在?如果你接受他們,即使只是心電感應式的(即在你自己心裡),你也幫助他們找到他們的大我。你將發現別人也用更充滿愛的方式接受你。

這可能以微妙的方式發生。如果你認為人們不接受你之為你,而你必須努力取悅他們,你就會將那樣的人帶入你的生活。你可能發現,結果你老在朋友疲倦而無法付出時見到他們。不管你對朋友或任何在你生活中的人有何種信念,它們就會那樣實現。如果你說:「這個人對我很溫暖親切。」你便會在你們的關係中創造那種經驗。

欲進入一種更高的自愛感覺中,首先要認明你認為世界是如何運作的。如果你認為世界是冷酷無情的,或你必須很辛苦才能達成每一件事,那麼那個信念就會阻擋在你和自愛之間。一個信念就是你對實相所認定的一個真理。你也許說:「事實是如果我向人微笑,他們也會回我一笑。」但這對你可能是實相,對別人卻不是。的確,因為這信念,你可能會潛意識地選擇只對會回你一笑的人微笑。如果你相信別人絕不會報你一笑,那麼你將自動選擇向那些絕對不會回應的人微笑。

改變你預期會發生的事

如果你想經驗一個有情的世界,並支持你自愛的形象,那就開始看看,關於這世界你對自己是怎麼說的。藉著改變你的期望,你就能改變與人及世界的遇合。有此一說:「世界不一定公正,但卻很精確。」那是指你絲毫不差地得到你期待及相信你將得到的。如果你是在從事一個你「明知」很難賺錢的行業,而你說:「在我這行沒有多少人賺到錢。」那麼你將為自己創造出那樣一個事實。你對現實抱持的某種看法,將會成為你的經驗,不只是對你的事業而言,也是對你在那行業將會遇到的人而言。你所需要的只是改變你預期會發生的事,而你將經驗到一個不同的世界。

自愛的另一個特質是寬恕。你們有些人停滯在老問題上,一而再地感到憤怒,那也許是對自己發怒,或對一個有負於你的人。大我只知道寬恕,如果有任何你堅持不放的憤怒、創傷、對別人的反感,那你就等於是把它保存在你的靈光裡。你生氣的對象會受影響,但還不如你受到的影響大。你在內心對別人懷抱的任何感覺,都會滯留在你的靈光裡,而像磁石般地吸引來更多同類。寬恕絕對有道理,因為它會洗淨和療癒你的靈光,並改善你吸引而來的境遇。

我是開放的,我願意傾聽。

愛自己也涉及了謙遜,那是來自內心而非來自自我(ego)的表現。謙遜說:「我是開放的,我願意傾聽。我不會知道所有的答案。」謙遜是讓你接受更多的一種特質,因為謙遜意涵著開放。它並不意謂缺乏自信,而是對自己有極大的信心和信賴。

那些表現出極端高傲或冷漠而自信的人,其實正欠缺他們試圖投射出的那種特性。愛自己的人顯得非常親切、慷慨、仁慈;他們以謙遜、寬恕和接納表現他們的自信。如果你認識一些似乎非常聰明的人,他們卻貶損他人,排斥朋友,使人們覺得自己很差勁─不論他們說得多漂亮,或他們教你什麼,你都可以很篤定他們並不愛自己。

愛自己意指對真實的你自己有信心、信賴和信念,而願意據以行事。光是感覺那信心和信賴是不夠的;你必須在你的外在世界體驗到它。你是個有肉身的人,而喜悅來自在你四周看到那些表現你內在美的事物─花園、花、樹、你的房子、海洋。所有這些都是信賴自己,以行事、以行動追隨你的路和憧憬的報償。愛自己的終極挑戰就是據以行事,毫不拘束地說出你的意見,並在世上創造出你的人間天堂。

只是付出及散發出愛是不夠的;愛自己也來自接受愛。如果你給每個人愛,但人們無法接受它,那麼你的愛將無處可去。藉著願意接受人們的愛,你對每個人都幫了大忙。

如何選擇一個好的靈性導師

buddhist

我們同時也要學習,不只是走向與我們有相同感應的人。與我們層次相同的人,感覺到他的吸引力是很正常的。但除此之外,你也要走向那些感應與你不同的人。這是很重要的: 幫助這些人。

我們的路是迴光返照內心的。這是一條更為艱難的路,也是更費力旅行。我們為自己的學習擔起責任。

智慧的導師帶領我們,指示方向,減輕我們靈性之旅的負擔。很不幸,我們之中也有很多假冒者。無論是受到自負、自我、貪婪、不安全感或是其他自私力量的驅動,他們以偽裝的導師或大師面具出現。他們告訴你該怎麼做,可是自己言行不一。很清楚,跟隨這種人是危險的。可是充滿愛,帶著開放心靈的我們,如何從一堆粗糠中跳出精麥呢?

最大的關鍵是運用自己的直覺鑒明真假大師。

他的教導你覺得受用嗎?他們有愛、有慈悲,而且不用暴力能降服恐懼嗎?他們能廣納別人,人類一律平等,而且認為人是走在相同命運之路的神聖靈魂嗎?他的教導不分愚智貴賤,而且認為我們是同在一條船的命運共同體嗎?他們是否表明只能為你指出路向,無法“帶著你”進入靈性的圓滿境地?只有自己才能到達目的地,因為這是一條向內走的回歸本性之路,是返本之旅。

導師可以教我們方法與技巧,能增進我們對生、死、靈魂規劃的理解,也能助我們移除恐懼與障礙。他們會指出入口,但是只有我們才能穿過門。

因為天堂在我們之內,所有的歡樂與喜悅源自內在,我們不會被某個人拯救。經驗了真實的愛,覺醒之後,我們才能“救”自己。

業報與功課

large_6622415659-610x362

有債必須還。如果不還,就會帶入另外一世……目的是妥善處理這一切。還完債你才會進步。

有些靈魂的進步更快。如果有事阻礙你……還債的能力,這時你必須回到回憶界,在那裡等待,等待你欠債的那個人來看你。只有你們同時以肉體形式重返塵世,你才被允許回去。但是你可以決定何時回來,只有還完債,你才能做這個決定。

會有很多世……實踐諾言以及還完所有的債。

還有其他需要“界”我尚未被告知,但“有債必須還”這一界,讓人想起“業報”這一概念。業報是一種學習機會,讓我們練習愛與原諒。業報同時也是彌補的機會,抹去不良行為的記錄,也補償我們過去的錯誤或我們傷害過的人。

並不是東方才有這個觀念,那是世界性思想,各大宗教都曾提過。聖經上說:“人種得是什麼,收得也是什麼。”每個想法、每項行動都會帶來某種結果。我們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業報是一種學習,不是懲罰,這一點相當重要,必須記住。我們的父母以及與我們互動的其他人都有自由意志。他們會愛我們,幫助我們,也可能恨我們、傷害我們。他們的選擇不是你的業報,而是他們自由意志的展現。他們也在學習之中。

有時候,靈魂選擇特點具有挑戰性的一生,為的是加速靈性發展。或者有些靈魂以愛的行動幫助、引導、照顧別人,他們某一世的日子非常艱困。艱困的生活不是懲罰而是機會。

我們改變膚色、宗教、性別或經濟能力,因為我們必須從各方面學習。我們經驗每一件事,業報就是最後的裁判。在我們的學習之中,不會有什麼被忽視或漏失。

慈悲可以替代業報。慈悲是一種神聖的介入。一支關愛的手從天堂伸下來幫助我們,緩和我們的負擔與苦難。一旦我們做完功課,就不必再繼續受苦,即使業債仍未償還清楚,這一切已無所謂了。

我們在人世是要學習,不是去受苦。

《前世今生之回到當下》

前世回溯個案: 追溯子宮期記憶改善身心狀況

6708541865_e4b522731a_b

Case 1

凡妮莎是西班牙裔的年輕女子,日子一直過得很不順利。自從丈夫因病去世後,一直克服不了悲傷。

我在一場大型工作坊裡,從聽眾群裡隨機選中她做為催眠示範,五百多名觀眾期待著,她父親也在焦慮地看著。凡妮莎順利進入催眠狀態。整個催眠的重要部分就是凡妮莎回到母親子宮裡。在放鬆、精神集中的深沉狀態中,她描述美麗、平靜了的亮光,彌漫著她與整個子宮,提供她靈性的滋潤,也補充母親養分。她可以感覺到雙親的愛與歡迎。就在這時候,凡妮莎的臉部表情變了,從喜悅變化成吃驚與敬畏。

“我感知到所有的事情。”她說:“子宮裡面與外面……我知道很多……我看得到,感覺得到所有的事情!”

凡妮莎對於能夠在子宮內深刻感知到許多事,頗為驚訝。沉默的時候,她閉著眼皮不斷顫動。後來她告訴我,當時她正在觀察很多事。而她在出生前所觀察到的場景細節,都得到父親的證實。

“我可以看到前面……我可以看到未來將發生的事件……它們都有目的;它們都不是偶然發生的。”她切換到更高的視點,說的很肯定。

當她經驗到光,經驗到更強大的感知力,而且也察覺到自己的生命規劃於命運,這時候,一直壓迫她的悲傷開始松脫。透過子宮期的回想與經歷。對目前生命的恐懼開始轉變了。

子宮期的記憶

子宮期的記憶之所以重要有許多理由。因為它們可以促進病患的臨床症狀改善,這樣症狀因為童年創傷或不良關係導致。此外,這些記憶也證明出生之前的意識不僅存在,而且很活躍,嬰兒或胎兒的感知力比我們所知的還要強。他們能夠感知、整合大量的資訊。所以,我們應該重新思考如何與這些小生命互動。這些小生命非常敏銳,我們透過說話、思想、感覺所表達的關愛,他們都能機敏地感應。

Case 2

工作坊的第二天,非常奇怪,相同的生命事件展現在眾人之前,我同樣地隨機挑選一名志願者,示範快速引導的個人回溯催眠。

志願者是安娜,纏身的疾病讓她找不到生活樂趣。凡妮莎的故事沒人跟她講過。

迅速進入深沉狀態的安娜也回到子宮期。她開始描述美麗的金白色亮光,也感知到母親與自己體內、體外的事件。同時,她也明瞭為什麼選擇這對父母,以及靈魂要完成什麼目標。

我很驚奇,因為我很少遇到兩個相似個案連續出現。這是統計上不太可能發生的事,真的令人驚訝。

所有的觀眾也目瞪口呆。只安娜不知道,整個情況跟昨天凡妮莎的回溯幾乎一模一樣。

也許,這個訊息群眾們有必要聽兩次,因為我們在此生髮生的事,都不會是偶然的。我們都是神聖的存在,暫時在地球這個學校註冊上課,而且為了提高學習效果,我們設計自己的課程。我們來自光,而且我們就是光,我們比想像中的自己更有智慧。我們必須記住這件事。

《前世今生之回到當下》

業力關係

cute-love-photography_large

在這種背景之下,我想談一談業力關係—我所指的是雙方在前世已認識,並經歷過和彼此有關的強烈情緒那種關係。業力關係的特徵是:雙方都帶著一些未解決的情緒,例如內疚、恐懼、依賴、嫉妒、憤怒之類的。而因為這種尚未解決的情緒負荷,他們會在另一世被彼此吸引,這樣的再次相遇是為了提供解決問題的機會—透過在短時間內重新創造相同問題。當他們初次相遇時,業力「演員」會感受到一股強烈的欲望,讓他們不得不靠近彼此,一段時間之後,他們就開始重複舊的情緒角色模式。舞臺已經準備好,要讓他們重新面對舊問題,也許這次能以一種更加開悟的方式來處理。再次相遇的靈性目的,就是要讓雙方做出與前一世不同的選擇。

我在這裡舉個例子。假設某個女人前世有個占有欲強又跋扈的丈夫,她忍受了一段時間,然後在某一刻,她覺得受夠了,於是結束了這段關係。後來她的丈夫自殺了。這個女人覺得很後悔,認為自己有罪。她是不是該再給他一次機會?終其一生,她都帶著這種罪惡感。

在另一世,他們再次相遇,彼此之間有一種奇特的吸引力。一開始,這個男人非常有魅力,而且完全被她吸引,十分愛慕她。他們進入一段關係,但從此以後,他變得越來越嫉妒,占有欲越來越強,也開始懷疑她有姦情,於是這個女人發現自己陷入內在掙扎。他冤枉她,讓她覺得憤怒和苦惱,但另一方面,她又感受到一種奇怪的義務,想要原諒他,再給他一次機會。「他受傷了, 」她心想,「他會有這種被遺棄的恐懼,自己也無法控制。或許我能幫助他克服這份恐懼。」於是她為自己原諒這個男人找到正當理由,但其實她是讓自己的界線被侵犯了。這段關係已經為她的自尊帶來負面影響。

對這個女人來說,最讓人覺得解脫的選擇就是結束這段關係,走自己的路,不要有任何內疚。丈夫的痛苦和恐懼不是她的責任,他的痛苦和她的罪惡感已經造成一段破壞性的關係。由於前世所致,他們的關係已充滿情緒負累,再次相遇的意義在於讓這個女人學會不帶罪惡感地放手,而這個男人則要學著在情緒上獨立,所以真正的解決方案是結束這段關係。要解決這個女人業力的方法,是徹底放掉自己的罪惡感,她在前世所犯的錯,不是拋棄丈夫,而是她覺得該為丈夫的自殺負起責任。而他的妻子在這一世離開他,可以讓這個丈夫再次正視自己的痛苦與恐懼,給他一次新的機會去面對這些情緒,而不是逃避。

如果你一見到某人,就覺得他有一種說不上來的熟悉感,你或許就可以認出這是一場業力相遇。通常兩人會互相吸引,空氣中有某種東西在催促著,讓你們不得不在一起,並且去探索對方。如果有機會,這個強烈的吸引力可能會發展成一段感情關係或強烈的迷戀。你感受到的情緒如此沛然莫之能禦,以至於你覺得遇到了自己的雙生靈魂。然而,事情並不如表面上所看到的,在這樣的關係中,早晚會浮現問題。通常這一對伴侶會捲入主要由權力、控制和依賴所構成的心理衝突中,透過這種方式,他們潛意識地重複一場前世的悲劇。在前世裡,他們可能是情侶、父母與子女、上司與下屬,或是其他類型的關係,但他們總是會透過對感情不忠、濫用權力,或是相較之下過於強烈的情感,而觸動彼此內在深處的痛。他們之間會有深刻的衝突,帶來深切的情緒創傷。這就是為什麼他們在新的轉世再次相遇時,彼此之間吸引和排斥的力量會如此猛烈。

對於所有陷入這種能量糾纏的靈魂,我要發出靈性上的邀請:放開彼此,讓雙方都成為「完整的個體」,自由且獨立。這裡所提到的業力關係,幾乎都不是長期、穩定且充滿愛的關係;它們是破壞性,而不是療癒性的。這樣的相遇,基本目的通常是為了成功地放開彼此,這件事在前一世或過去幾世都沒法完成,不過現在有另一次機會,讓你們在愛中釋放彼此。

如果你發現自己處於一段充滿強烈情緒的關係中,被激起許多痛苦與悲傷,卻又無法掙脫,請你了解,你並沒有義務要跟對方在一起。另外你也要知道,強烈情緒通常跟深刻的痛楚有關,而不是彼此的愛。愛的能量基本上是安靜且平和、輕鬆又鼓舞人心,而不是沉重、讓人筋疲力竭且悲慘的。如果一段關係有後面這些特質,那麼就該放手,而不是「再努力一次」。

有時你們會說服自己:「我們必須在一起,因為我們『共有業力』,所以必須一起解決問題。」你們拿業力的性質當作延長關係的理由,然而兩人都極度痛苦。事實上,你們扭曲了業力的概念。你們並不是要一起解決業力,因為業力是個人的事。像我們之前提到的那些關係之中的業力,在緊要關頭常常需要你徹底放手,離開那樣的關係,以體驗到你自己就是完整的。我再說一次,解決業力是你自己的事,另一個人可能會觸碰或引發你內在的某種東西,在你們之間創造許多戲劇事件,但是處理自己內在的傷痛仍然是你個人的任務和挑戰,跟對方無關。你只對自己有責任。

了解這件事情很重要,因為它是親密關係中的一大陷阱。你無須為你的伴侶負責,而他或她對你也沒有責任。解決你問題的辦法,不在於對方如何做。有時候,你與伴侶的內在小孩—也就是情緒上受到傷害的那個部分—深深連結,以至於你覺得自己就是要去「拯救」它的那個人;或者,你的伴侶也會試圖對你做相同的事。但這是行不通的,因為你會增強對方無力和受害的情緒;反之,如果你劃清界線,為自己站起來,最終會比較有幫助。你的目的就是要完全靠自己去感受到完整與圓滿,那是一段美滿關係最重要的條件。

《靈性煉金術》/ 潘蜜拉.克里柏

創造永續的蜜月期

love_by_rambotheif

愛不是一種關係,愛是關係的互動(relating),就如同一條奔流不息的河水,它是一個連續不斷的進行式。

一旦你在一段關係裡,你會漸漸將對方視為理所當然,那是導致愛破裂的原因。女人以為她了解她的男人,男人以為他了解他的女人,但其實誰都不了解誰!了解是不可能的,對方永遠都是個奧祕,將對方視為理所當然是一種冒瀆,那是不尊重的表現。

若你自認為很懂你老婆,表示你是個不知感激的人,你怎麼可能懂她?你怎麼懂你的男人?他們是過程,而不是東西。昨天你愛的那個女人今天己經不在那裡了,恆河的水從昨天到今天已匆匆流過無數,她現在已經是完全不同的一個人,重新和她連結,一切從頭開始,別把對方的存在當成是應該的。

昨晚與你一同入眠的那名男子,早上你再去看看他的臉,他已經有許多轉變,那些轉變是無法測量的,他已不再是原來的他。那就是人與東西之間的不同,屋子裡的家具依然沒變,但住在裡面的人卻不一樣了。再探索一回,再開始一次。我所說的「關係性互動」就是這個意思。

「關係性互動」意謂著一再重新開始,你們朝對方靠近,試著熟悉彼此;一次又一次,你們將自己介紹給彼此,希望能看遍對方的所有面貌,努力深入另一個人內在的感情,進入他的心底深處。你想解開一個無法被解開的奧秘,愛的喜悅正來自對於意識的探索。

當你與另一個人展開互動時,別使你們的互動淪為關係,如此,對方將能成為你的一面明鏡。去發掘他,在不知不覺中,你也等於是發掘你自己。遁入對方內在幽深的那一面,去了解他的感覺、他的想法、他底層的波動,於是你也將了解自己底層的波動。你們相互成為對方的鏡子,這樣的愛就是一種靜心。

關係形式是醜陃的,而關係性互動是美麗的。

關係的形式會使兩個人看不見對方,只要想想一件事,上一次你與老婆深情凝視著彼此是什麼時候的事?你已經多久不曾正視你老公一眼了,可能有好幾年了。誰沒事會拿自已老婆猛看?你自認對恏已經熟得不能再熟了,還有什麼好看的?對於陌生人你的興致遠比已經認識的人來得高昂,而對於認識的人,你熟知他們全身上下的每一處罩門,你知道他們回應事情的方式,也知道已發生的事會一再發生—-那是個重複的循環。

不是這樣的,事情並不真是如此。從沒有一件事重複過,每天的一切都是全新的,只不過你的眼界與想法變舊了,你的鏡子堆積了塵埃,致使你失去了反映對方的能力。

所以我說的是關係性互動,這是一個持續進行的蜜月:不斷地探尋彼此,找到愛對方的新方式,發掘和彼此在一起的新方法。每個人都是一個深不可測、永無止盡的奧祕,你不可能有機會說:「我已經認識她了」或「我已經了解他」這種話,頂多你可以說:「我已經盡全力了,但這個奧秘依然是個奧秘。」

事實上,你愈深入對方,對方就愈顯得神秘,於是,愛成了時時刻刻的探險。

《愛、自由與單獨》奧修

把親密關係當成靈性修持

beads-cute-heart-love-photography

如果你的親密關係強化了小我心智,而且為它賦予更多能量,並激發痛苦,

那麼何不接納這個事實,而不要試圖逃脫?
為何不採取合作態度,而不是避開親密關係,
或是繼續幻想一個完美伴侶會出現,來解決你所有的問題或讓你感到圓滿?

當你能夠承認並接納這些事實的時候,它們就無法完全控制你。

比如說,當你覺知到不和諧,你對這個狀況了然於心。經由你的覺知,一個新的元素就加進來了,而那份不和諧就無法維持不變了。

當你知道自己不在平安中,你的覺知就創造了一個寧靜的空間,它以慈愛和溫柔環抱著你的不平安,然後將你的不平安轉化為平安。

就你內在的轉化而言,你是無法「做」什麼來讓它發生的。你無法自我轉化,當然也不可能轉化你的伴侶或其他任何人。你所能做的就是創造一個轉化的空間,讓轉化得以發生,讓恩典和愛能夠進來。

所以,每當你的關係發生問題,每當它把你和伴侶內在的「瘋狂」帶出來時,你反而應該高興。因為無意識的東西見光了,這是得到救贖的大好時機。

每時每刻,都要抱持著對那一刻的「覺知」,特別是針對自己的內在狀態。如果有怒氣,就要知道自己有怒氣;如果有嫉妒、防衛、爭辯的衝動、需要自己是對的偏執、內在小孩對愛和關注的需求,或無論是什麼,要覺知到那一刻的實相,並對它了然於心。

當你的伴侶做出無意識行為時,放下所有的批判。批判要不是會把對方的無意識行為和他的本質混為一談,就是會把你自己的無意識投射到對方身上,而誤以為那就是他的本來面貌。

放下批判並不意味著你可以忽視功能失調和無意識,它的意思是要做「那份覺知」,而不是做「那個反應和批判」。如此一來,你要不是完全不起反應,就是雖然反應了,但仍保持覺知,那份覺知就是容許反應存在,並在其中觀察它的那個空間。你不與黑暗抗爭,而是帶進光來;不隨幻相起舞,而是見相非相!——看穿了它。    

為那份覺知,會創造出一個有愛臨在的清晰空間允許萬事萬物和所有人以他們本來的模樣存在。沒有比這個更能促進轉化的催化劑了。如果照這樣練習,你的伴侶就沒辦法無意識地繼續與你共處。

如果雙方都同意讓這段關係變成靈性的修持,那再好不過了。當各種想法和感覺一產生,或是一個反應起來的時候,你們可以馬上向對方表明,這樣就不會創造時間差,讓未被表達或認可的情緒或怨氣有機會滋長。

學習不帶責怪地表達自己的感受,也學習以開放、不防衛的方式傾聽你的伴侶。

給你的伴侶一個表達自己的空間,並保持臨在。這樣一來,控訴、防衛、攻擊—所有這些用來強化或保護小我,或是滿足它需求的模式,就會變得多餘。為他人留些餘地—也為自己留些空間—是很重要的。

沒有空間,愛就無法滋長。

當兩個破壞親密關係的要素被移除—也就是說,當痛苦之身被轉化,而你也不再認同心智和心理立場了—如果你的伴侶也這麼做的話,你就會經歷到親密關係如花綻放的狂喜。你們不再反映彼此的痛苦和無意識,也不再填補彼此上癮般的小我需求,反而會把自己內在深處感受到的那份愛反映給對方,那份愛伴隨著一份領悟:領悟到自己與萬事萬物合一。

這就是沒有對立面的愛。

如果你的伴侶還是與心智和痛苦之身認同,你卻已經解脫了,這將會是一個重大的挑戰—不是對你,而是對你的伴侶而言。跟一個開悟的人一起生活並不容易,或者應該說,他的小我會覺得受到極大的威脅。

記住這一點:小我需要問題、衝突及「敵人」來強化分離感,它的身分依靠的就是這個分離感。跟開悟的伴侶在一起時,未開悟那一方的心智會覺得非常氣餒,因為它固定的心理立場不會遭到抗拒,也就是說,這些立場將會變得搖搖欲墜而脆弱,甚至還有崩潰瓦解的危險,最後導致自我的喪失。

痛苦之身要求回饋卻得不到,它對爭辯、戲碼和衝突的需求就無法得到滿足。

《修練當下的力量》Eckhart Tolle

當你的關係改變和結束的時候

254259_477718662272275_1021923440_n

就如同兩個振動頻率相似的個人能量場會創造關係,當某一方能量場的振動轉換時,關係就會改變,而且往往畫下句點

如果你的能量場的振動改變了,譬如在一次靈性突破之後就可能改變振動,那麼除非對方有一個相配合的突破,不然他們將再也無法出現在你的能量場中,而且可能消失無蹤。你也許就一筆勾銷,評論對方說:「他們令人厭煩。」或「因為某種原因,他們現在不喜歡我了。」於是朋友慢慢減少,而新朋友會突如其來地出現。當一段業力時期結束了,某一方能量場的振動也立刻改變,頓時引發關係形式的突然轉換。

我的父母過去停留在一段充滿溝通問題和兩極化的婚姻裡。

雙方都不太快樂,但是他們的關係有那種業力的特性:彼此允許藉著繼續在一起來補償對方。我總是感覺我的父親必須對母親忠實,給予她很大的自由,而母親也必須允許這種作法,原諒他,對他慷慨大方。儘管這段婚姻經常充滿緊張,我認為他們做得相當好了,然而在一起四十九個年頭後,我的母親突然決定離開——在七十二歲的年紀!我不得不想知道:四十九年?為什麼是現在呢?話說回來,我在我的工作中太常看到這種情況了,事情就是完成了。至於為什麼花費了那麼多時間,是無法解釋的;或許對靈魂來說,那沒有意義。當某個無形的分水嶺達到了,某一方就會跳脫跟舊有振動模式的協調與共振,於是,雙方的實相都迅速改變。往往跳脫的一方很快邁向他們的天命,諷刺的是,另一方同時做了相同的決定,但是沒有自覺,反而常感覺像一個受害者。

瑞維跟他太太共同經商多年後,他開始追尋靈性道途。他回到了印度,跟隨一位大師修道,研讀形上學和新物理學,為時代尖端的思想感到興奮。他太太則依舊遵循傳統,她的價值觀深植在家庭、物質保障和印度文化當中。儘管瑞維尊重這些事物,然而他需要有所超越,去找到一個新的身分認同。他抱怨:「如果我太太對它有一些些的興趣,那麼我還可能繼續找出跟她有什麼共同點!」

可是她認為他的靈性焦點荒唐可笑。他的文化程式設定他保持在某種角色,但是他的天堂頻率正把他帶往不同方向,使他變成一個新類型的人。終於到了某一刻,他無法再忍受內在的分裂,因而提出離婚訴訟,惹惱了每一位家人,為他自己招來惡名。他為了自身的進化所必須付出的代價很大,不過他清楚了解到,如果他不改變,會活不下去。我們都正在進化,而成長的分水嶺往往在我們的關係——不論是私人的或職業上的——進化或停滯的時期變得最明顯而被認出。

當一個人的波不再跟夥伴的波同步化,進入更高的頻率時,它會被立刻感覺到。如果彼此關係一向是相對無意識的,那麼「被拋在後頭」的一方可能生氣、指責、懲罰和控制,並嘗試強迫對方回到舒適的舊模式,或甚至傷害他們的身體。如果夥伴們已經養成習慣會盡力停留在天堂頻率中,他們將有更大的機會一起進化。他們能談論彼此無法契合的事,把它帶進意識中..「有什麼事不一樣了。我們之間有什麼事正在改變。那是什麼呢?我們原始契約裡的約定——我們的目標與夢想——正在轉變嗎?你現在想要什麼?我現在想要什麼?我們能一起擁有並利用一個散發出更高頻振動的新能量場嗎?我們能否重新協議,讓我們的關係調適並體現任何想由我們的新振動中出現的新形式呢?」

如果一段婚姻、家庭、友誼或商業關係能夠是流暢、坦誠和善與誠實的,那麼它的形式調整就會是和平的。如果靈魂彼此的目的不再契合,關係就會拆散,轉換到其他可能適當的形式——例如說,從婚姻轉為友誼;或者人們可以帶著感恩心,輕易地靜靜離去,進入完全不同的實相中。你確實不需要再對關係的結束感到震驚、沮喪或憤怒,因為雙方的靈魂一直都在參與決定關係的形式。

《天堂頻率:提升振動能量,活出最有力的人生》/ 潘妮.皮爾斯